诸葛亮为什么要连续不断的北伐中原呢
立威建立个人权威
刘备离世时,太子刘禅年仅十七,尚未成年。传统的传承方式中,除了将皇位传给这位年幼的皇子,还需要寻找托孤大臣辅佐。诸葛亮便是其中的一位。除了诸葛亮,还有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负责统内外军事。在蜀国,军事权力是李严手中的重器。
当刘禅登上皇位,建兴元年之际,诸葛亮的地位已然与刘备在世时截然不同。他拥有独立的丞相府,所有政事无论大小,皆由诸葛亮全权决断。尽管诸葛亮在政务上独揽大权,但在军事方面,他仍需证明自己的才能。李严等人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他在军事上不如自己。
为了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必须选择一个强大的对手。而在蜀国眼中,曹魏是最强大的对手。与曹魏的交锋,无疑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最好证明。
立足让蜀汉政权具有“合法性”
刘备的政权并非一帆风顺地得来。他所在的益州,原本的主公是刘璋。刘璋听闻曹操将讨伐张鲁,心生恐惧。在张松的劝说下,他引入了刘备来讨伐张鲁,意在夺取汉中。这一举动却引狼入室,刘备转而攻击刘璋,最终夺取了益州。此时的刘备,虽势力大增,但在名义上,他仍只是汉献帝下属的益州牧。
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任汉中王,但即使是这一重要的时刻,他仍然需要做出表奏给汉献帝,声称自己的行动是为了讨贼。当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后,远在益州的刘备认为汉献帝已死,刘家无人可继承皇位,于是才不得已称帝,以延续汉室江山。
蜀汉政权要想稳固,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存在理由。继承汉家皇统便是这一说法。如果蜀汉仅仅因为野心而争夺皇位,而不以恢复汉室为己任,那么其与曹魏的谋逆行为又有何异?诸葛亮选择曹魏作为对手,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更是为了树立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向天下展示其继承汉室江山的决心和正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