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而被迫割据独立的名
张轨,字士彦,出身自西汉常山王张耳的世家,是雍州安定郡乌氏县人,以孝廉和儒学著称。年少时,他便聪明好学,名震一方,曾隐居在宜阳郡的女几山上。西晋建立后,他入朝担任官职,因议论经籍和政事而得到中书监张华的器重。
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天下大乱,张轨寻求避祸于河西。他得到朝廷的支持,被任命为凉州刺史,领兵击败叛乱的鲜卑和横行当地的盗贼,威震西土,安定凉州。到任后,他任用凉州的大姓如宋配、阴充等人为谋主,共同治理凉州。他劝农桑、立学校,设崇文祭酒,行乡射之礼,大行教化。
永兴二年(305年),张轨在战斗中斩杀鲜卑首领若罗拔能,俘虏十多万人,声名大振。晋惠帝封他为安西将军、安乐乡侯。他大修理凉州治所姑臧,此时遇到东羌校尉韩稚杀害秦州刺史张辅。张轨主张讨伐韩稚,并命中督护领兵讨伐。韩稚投降后,张轨将情况报告给南阳王司马模,司马模十分高兴,并将皇帝赐的剑赠给张轨,将陇西地区交其管理。
张轨始终对西晋表示忠诚,维系民心。在八王之乱及后续的战乱中,他多次派兵支援朝廷,并贡献不绝。永嘉五年(311年),张轨得知洛阳物资缺乏,立刻派参军杜励进献马匹和毡布。晋怀帝进拜他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等职位。当洛阳和长安被汉国军队攻陷时,张轨收容大量流民,并置武兴郡和晋兴郡。他还曾打算倾一州之力进攻平阳,派兵支持秦王司马邺。
张轨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所建树,他还注重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他听从索辅的建议,复铸五铢钱,恢复钱币流通,便利了当地人的生活。他的一生都在为凉州和整个西晋的安定而努力。
建兴二年(314年),张轨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岁。他的亲信部下及后人拥立他的长子张寔继任凉州牧之职。张轨的忠诚、智慧和努力为后世所铭记,他的事迹成为历史中一段重要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