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史学家晚清官员李慈铭简介
李慈铭(公元1830年至1894年),这位晚清官员与文史学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人生之路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
李慈铭自幼便展现出卓越的才智,博览群书,深受汉学大师器重,被誉为“越中俊才”。他的仕途并不平坦,经历了多次乡试的失败。直至咸丰九年(1859),他才踏上京城之路,捐资成为户部郎中。一场欺哄使他丧失携资,落魄京师,家道由此中落。
同治九年(1870),李慈铭终于中举,光绪六年(1880)更是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的巅峰。他的仕途生涯中,尽职尽责,巡视北城,督理街道,均尽其职。他遇事敢于发表意见,甚至当面折人、议论臧否,这种直率的性格使他受人嫉恨,遭人诋毁。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李慈铭闻讯忧惧,咯血而卒,时年六十六岁。他的品格、词章、学问都为人所称道,令人感慨。
李慈铭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位热爱文化的藏书名家。他的藏书室如“越缦堂”、“困学楼”等,充满了书籍与文化的气息。他对古籍的解释、史料的鉴定考证、人物的评价等,都有精到的评价。他的《越缦堂日记》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学者所重视。
李慈铭的诗文亦自成一家,他的文章沉博绝丽,诗歌尤其出色。他的性格狷介,口才卓越,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他每日都有课记,对每一本书都有深入的阅读和评价,务求得当。他的著作丰富,包括《越缦堂文》十卷、《白华绛趺阁诗》十卷、《词》二卷,还有数十册《日记》。
李慈铭的生平事迹和著作在清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缪荃孙在《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中详细记载了他的生平与成就。这位杰出的文史学家、藏书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故事,他的学问、品格与才华,都让人敬仰。他的著作与事迹,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