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中国的夏娃?
《红楼梦》为我们中华民族呈现了一套全新的人物谱系,这一谱系刷新了我们对人性的认知,为中国的新的人性观确立了典范。
在《红楼梦》的视野中,传统认可的大仁谱系如尧、舜、禹等,以及传统否定的大恶谱系如蚩尤、公工等,其实都未能引起其过多的关注。作者以“修治天下,挠乱天下”八字评价,表达了对这些评判的不屑。而真正受到《红楼梦》倾情的,是那些“情痴情种”、“逸士高人”、“奇优名倡”,如许由、陶潜、阮籍、嵇康等古今才子佳人,再至近日的倪云林、唐伯虎等人。这些人物代表了全新的评价标准,展现了全新的生命风采。
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更是这一谱系的代表性人物。宝玉,我视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亚当,代表着中国男性意识的初次觉醒。他打破了旧有的观念束缚,展现了人性的真实面貌。
至于林黛玉,她无疑是中国文化中的夏娃,是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她不同于其他女性角色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从未被世俗的媚俗所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与叛逆。她不仅从未劝宝玉追求功名利禄,更是将生命视为与诗歌等同的存在。她的“葬花”与“焚稿”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是对爱的坚守与呵护。
林黛玉对美的敏感、对爱的执着、对人性的尊重,都是无以复加的。她在繁华中感受悲凉,那独立于世的风姿、睥睨一切的眼神,足以让我们万世景仰。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价值观,更是她对龌龊不堪的男性世界的有力抨击。她的觉醒,不仅是中国女性意识的真正的觉醒,更是中国文化里真正值得自豪的夏娃的觉醒。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并非最美,亦非最有文才。她的美,是那种源自内心的纯粹的美;她的文才,是那种对生命、对爱、对美的深深感悟的文才。她的每一次情感流露,都是对我们对于生命、爱、美的重新审视与感悟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