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简介宋代时期词人宁海主簿参军洪皓生平
洪皓(1088~1155),字光弼,江西乐平人。他是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的进士,一位历经多重职务的宋朝文人。洪皓的生涯充满了曲折与辉煌,他的故事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气息。
洪皓的一生中,他曾在台州宁海担任主簿,也在秀州担任录事参军。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洪皓以其卓越的见识和勇气,上书谏阻宋高宗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尽管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却赢得了高宗的赏识。高宗特见洪皓,并提拔他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他却被金国扣留,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才得以归国。
在被金国扣留的十五年里,洪皓展现出了坚韧不屈的精神,赢得了“宋之苏武”的美誉。他的坚韧和忠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归国后,他除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外,还被封为魏国忠宣公,宋高宗甚至在杭州西湖边葛岭赐给他建国公府。
洪皓的才华和德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明代的王守仁在《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中赞美他:“维洪氏世显于鄱阳。自宋太师忠宣公皓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这段话不仅高度评价了洪皓的才华和功绩,也揭示了洪氏家族在后世的影响力。
清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提到:“西湖葛岭下有洪忠宣公皓祠。”这也足以证明洪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洪皓的诗歌创作丰富,但他的文集五十卷已经遗失。幸运的是,清四库馆臣根据《永乐大典》辑录了《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流传至今。
洪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忠诚、坚韧、才华和德行都使他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他的诗词和著作,更是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