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竟然是为了了解水患兴修水利
乾隆盛世:江南巡幸之旅
乾隆十四年,两淮盐政吉庆奏报朝廷,提及江南民众热切期盼皇帝南巡。奏折中,吉庆引述了乾隆的诸多事迹,包括举行木兰秋典礼、五台山礼佛和曲阜祭孔等。对于富饶的江南地区,乾隆尚未亲自踏足。奏折虽然未获明确的回应,只是得到了“览”的朱批,但足以看出江南民众对皇帝南巡的深切期盼。
不久之后,多位地方大员联名上奏,恳请乾隆巡幸江南。他们表示,经过乾隆的治理,盛世已显,社会稳定,人口繁荣。乾隆的祖父康熙曾有六次南巡的经历,这也让乾隆对江南充满向往。经过一番商议,南巡之事终于得以敲定。
乾隆十六年正月,乾隆奉皇太后之命离京,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之旅。从直隶出发,经过山东到达江苏。在徐州府宿迁县叶家庄稍作停留后,继续前行。二月初八日,渡过黄河,沿途巡查多个名胜之地。三月初一日到达杭州,遍游西湖美景。南巡期间,乾隆不仅游历了江浙的美景,还多次祭拜重要历史遗迹。整个旅程历经四个多月,最终回到京城。
南巡之旅声势浩大,所需费用不菲。除了国库支出外,两淮盐商为此次南巡提供了重要财政支持。两淮盐运使司公署设在扬州城内,这里的盐商积极筹备,踊跃捐款,为迎接乾隆南巡做出了巨大贡献。扬州作为“驻跸之地”,为迎接圣驾,对道路、桥梁、码头、行宫等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其中,《清宫扬州御档》中记录了一封奏折,详细描述了为迎接南巡所做的准备工作。
这次南巡不仅是乾隆对江南的探访,更是对盛世繁华的见证。通过此次南巡,乾隆进一步了解了江南的富饶与繁荣,也加深了他对民间生活的了解。这次旅程不仅展现了乾隆的治国才能,也展现了他的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乾隆南巡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