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凿壁偷光的那个人,老了却贪污腐败为世
小时候,我们总是听大人讲述那些关于古人的励志故事,“凿壁偷光”便是其中之一。它讲述的是匡衡这位激励我们勤奋学习的人物的事迹。在贫穷的古代,连蜡烛都是奢侈品的匡衡家中,匡衡只能在墙壁上凿洞,借助邻居家的微弱光线来坚持读书。
匡衡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他不仅要在家里刻苦自学,还要到县里一户富有的人家去做不要报酬的工人,只为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通过多年的苦读,匡衡成功考取了功名,甚至凭借自己的学问一路升官至宰相。
长辈们总是用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们学习匡衡的刻苦读书的精神。很少有人知道匡衡考取功名后的故事。虽然他经历了九次考试才中了丙科,起步官职并不高,但他凭借对《诗经》的深厚理解,得到了当时汉元帝的赞赏和提拔。
汉元帝即位后,匡衡被任命为郎中并委以重任。当京城长安遭遇日蚀、地震等灾变时,匡衡引经据典,用《诗经》中的道理说明上行下效的道理,赢得了汉元帝的赞赏,并被提拔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汉元帝对《诗经》的热爱,匡衡的官位不断攀升,直至成为宰相。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随着地位的提升,转折也随之而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匡衡,竟然是个贪心之人。他利用职权,非法扩大自己的食封土地。时值匡衡与同僚间的隔阂渐深,有人便以此为由弹劾他。汉元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下令将匡衡贬为庶人,遣返回家乡。不久,匡衡在家乡病逝。
这位曾是汉朝励志典范的人物,最终因而晚节不保。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想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更要注重精神修养的培养。这是做任何事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学习匡衡的勤奋精神,更要学习他的廉洁品质,这才是真正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