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不杀私自放走曹操的关羽
在电视剧新三国第43集的华容道故事中,关羽以无畏的忠诚放走了敌人曹操。当诸葛亮严肃地拿出关羽之前立下的军令状时,全军陷入了紧张的气氛。鲁肃的突然到访打破了这一僵局,张飞挺身而出想要保护关羽,而刘备则以其桃园三结义的誓言为关羽辩护,誓要与关羽共生死。
网络配图
我们不必过多探讨诸葛亮与鲁肃之间的策略较量,我更想探讨的是关羽为何能够免死的原因。在那个时代,军令状具有神圣的法律效力,违背军令者必将承担后果。这一点在诸葛亮的话语中得到了证实。刘备则巧妙地借助鲁肃的力量,让这位忠诚的大将得以豁免。这一幕极具戏剧性,令人深思。
想象一下,如果违背军令的不是关羽,而是一名普通的将领或士兵,他们能否得到这样的赦免呢?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只会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正因如此,凸显出关羽的特殊地位。
网络配图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尽管刘备的军队有着严格的法令,他亦曾宣称法令如同天地一般神圣不可侵犯,但实际上,他的军队依然处于人治之下。不同人的法令强度因人而异。在这种制度下,普通士兵的生死如同草芥,而刘备关心的只是他的兄弟和宏伟的大业。
刘备以仁义著称于世,但这个故事似乎揭示了他的仁义的虚伪性。他的仁义只是为了实现他的大业而存在,一旦与之相冲突,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这样的环境让人治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法令成了掌权者手中的工具,随心所欲地使用。这与现代法治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网络配图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恐怕无法享受到关羽那样的待遇。一旦我们违反法律,惩罚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障每个人都能受到公平的待遇,我们必须坚决实现法治,摒弃人治。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正与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法治的实现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