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将军上官凤笠
上官凤笠,原名李鸿生,这位曾经的军人因身份造假和诈骗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位人物的背景、犯罪手法、法律后果和行为特点。
一、身份背景
上官凤笠,原名李鸿生,出生于1969年的四川广元。1986年,他踏入了军旅生涯,在1997年,因违反部队纪律,包括逾假不归、道德问题以及经济诈骗未遂,他被开除党籍、撤销军职并取消少尉军衔,最终按义务兵除名处理。
被除名后的李鸿生并未就此罢手,他改名为官凤笠,并在2009年起伪造军官身份。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2013年通过合成军装照(仅仅花费188元)及编造的“中国沙漠建设兵团”等名义开展活动,自称“上官凤笠将军”。
二、犯罪手法
上官凤笠的诈骗手段令人瞠目。他冒充“国务院参事”“中央文明委成员”“十九大政策理论指导小组成员”等10余个虚假身份,以“幸福大中华计划”为名招收会员,收取高达30万元保证金及会费。他不仅频繁参与企业庆典、论坛,以“将军”身份授牌、站台,还在合影中占据C位,营造与高层领导熟识的假象。他甚至创建了“幸福大中华”组织,宣称“接受国务院直管”,要求会员完成志愿者动员任务,并通过“表决心”等方式强化控制。
三、法律后果
上官凤笠的诈骗行为终于被揭露。2017年6月,国务院参事室声明其假冒参事身份,中央军委联合公安部将其列为重点打击对象。2017年10月,他被深圳警方刑事拘留,同年11月逮捕。2018年8月,因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四、行为特点
上官凤笠的行为特点也令人印象深刻。他仿佛沉迷于自己塑造的“将军”角色,被捕时仍以“将军”自居,质问民警“算老几”,态度嚣张。他常年着军装、佩戴少将军衔,刻意模仿军人仪态,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虚假军旅照片及言论。
上官凤笠案件不仅揭示了涉军身份造假的严重危害,也警示我们需提高警惕,避免被类似诈骗所害。这位曾经的军人利用民众对军人及机构的信任实施诈骗,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的故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尤其是那些身份存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