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
一、起源与背景
每年12月3日,我们共同庆祝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个日子并非寻常,而是由联合国在1992年第47届大会上正式确立的世界残疾人日。回首历史,这一纪念日的设立源于一个宏大的背景——推动全球残疾人权益保障的进程。早在1976年,联合国就宣布了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旨在引起全球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随后的1982年,《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的通过,标志着全球残疾人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宗旨与意义
世界残疾人日的宗旨在于推动公众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坚决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其意义在于鼓励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消除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与障碍。全球范围内约有13亿的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16%。在中国,这个数字更是高达8500万。这个纪念日的设立,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无障碍的、包容性的社会。
三、历年主题与活动
世界残疾人日的主题每年都会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障展开。到了2024年,这一主题被设定为“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以及“生命阳光精彩绽放 无障有爱普惠共享”。这个主题凸显了提升残疾人领导力和实现普惠共享的双重目标。每年的庆祝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公益宣传、主题论坛、志愿助残服务等。例如,在2023年的北京,联合国中国残障主题组与凤凰卫视联合发起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四、全球与中国的实践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世界残疾人行动方案》等文件的推动,残疾人权利保障框架正在逐步完善。在中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助残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残疾人的社会融入。以南京玄武区为例,该区的残联联合公益组织为女性残疾人定制了海洋体验,让她们在社会的关爱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与接纳,也为构建无障碍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世界残疾人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它不仅提醒我们关注残疾人群体的权益,更是激发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残疾人的未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