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家歧视华人
一、回望2018年法国专柜冲突事件
曾经发生的一场插队纠纷意外演变成了一场暴力事件。中国消费者在坚守排队秩序时,被外国顾客无理推搡,其子因理论而遭到群殴。更令人震惊的是,专柜保安在事件发生时,仅控制了中国顾客,而涉事的外国顾客却得以继续完成购物。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品牌方面对此事件的回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巴黎春天百货对此事件轻描淡写地表示“冲突是小事”,仅呼吁大家保持冷静。而巴黎世家则坚决否认存在歧视行为,他们表示,因为商场里90%的顾客都是亚洲人,因此侮辱守规矩排队的亚洲顾客并不符合商业逻辑。这一事件仍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抵制行动,导致巴黎世家在华市场沉寂数年。
二、后续争议事件脉络
在沉寂多年后,巴黎世家再次引发争议。首先是其2020年的土味营销翻车事件。当时,品牌在七夕宣传片中采用“城乡结合部”风格山水布景,被广大网友批评为“敷衍圈钱”,甚至被指责为“消费中国文化刻板印象”。随后的几年里,该品牌又相继发生了售后纠纷和售价争议等事件。成都专柜因强制消费者补差价未果后拉黑顾客,被指责为“无视消费者权益”。其售价高达2700元的logo商品在义乌成本不足一元,引发消费者关于“收割消费者”的质疑。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三、品牌形象与市场反应
在多次争议事件的冲击下,巴黎世家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消费者态度分化明显,一部分群体持续抵制该品牌,认为其消耗国人尊严;另一部分群体仍然为其品牌溢价买单。品牌的公关策略也显得矛盾重重。比如在2018年的冲突事件后,品牌的道歉被指缺乏诚意,后续争议事件也并未得到公开回应,这无疑加深了公众对该品牌的负面印象。
巴黎世家通过争议营销手段维持话题度,但多次触碰民族情感红线,导致其在中国的信任危机呈现长期化、周期性爆发的态势。这一品牌如何在未来调整策略、重塑形象,将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