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好歌功颂德的好皇帝竟是他!_科学探索网

历史上不好歌功颂德的好皇帝竟是他!

科学探索 2025-04-07 12:08www.bnfh.cn科学探索

古代帝王多喜欢歌功颂德,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唐太宗李世民却是个例外。他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尽管如此,他却并不喜好吹嘘自己的功绩。

虞世南作为秘书长,撰写了一篇名为《圣德论》的文章,对李世民大加赞扬。李世民看后却表示,虞世南的论调过高。他谦逊地表示,自己不能与古代帝王相比,并提醒道,历史的传承需要善始善终,否则只会成为后世的笑柄。这一谦虚的态度,使得虞世南的赞美变得有些徒劳无功。

后来,作协主席邓世隆想要收集李世民的文章。李世民表示,他的言语命令如果真正有益于百姓,史官自然会记录下来。如果没有实际益处,收集它们又有何用?他进一步指出,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等都有文集传世,但最终未能避免国家的灭亡。他更重视施政德政,而非文章。

在古代帝王中,泰山封禅大典是一种重要的仪式,用以展示帝王的功绩。李世民却对此持不同看法。他在位期间,尽管群臣多次请求前往泰山封禅,但他并未应允。一次,当群臣再次请求时,他坦言,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富足,即使不去封禅也无妨。

尽管李世民最初有听从大臣意见、前往封禅的打算,但纪检部长魏征的劝阻使他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魏征提醒道,封禅之举劳民伤财,追求虚名而可能对百姓实际有害。李世民深思熟虑后,决定停止封禅,并一生都没有前往泰山进行封禅。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种务实、谦逊的治国理念,以及对浮华虚名的警惕,使他成为后世君主的楷模。他的智慧与远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这种重视实际效益、注重民生、警惕虚名的治国理念,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上一篇:献血多少家属可以免费用血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