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最想杀的人,此人死后杜月笙反而嚎啕大_怪人怪事

杜月笙最想杀的人,此人死后杜月笙反而嚎啕大

怪人怪事 2025-05-08 17:26www.bnfh.cn怪人怪事

在风起云涌的抗战时期,上海滩三大亨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们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背后反映出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情怀和选择。

素有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的杜月笙,选择远走香港,继续秘密遥控上海的抗日锄奸行动。他的决心和行动,表现出的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

与此黄金荣选择了答应蒋介石的绝不出任伪职,开始闭门隐居,明哲保身。他的选择,反映出的是一种稳健和谨慎,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张啸林却选择了与日本暧昧,大发国难财,甚至大行汉奸之事。他赚得盘满钵满,踌躇满志地准备赴任“浙江省主席”,一时间风头无二,独霸上海滩。他的选择,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利益,但却背离了民族大义。

当张啸林越走越远时,杜月笙两次努力劝解,甚至为了挽救他,安排门生弟子前去规劝。但张啸林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杜月笙的弟子陈默负责的军统锄奸小组,在多次尝试后,成功除掉了这个汉奸大亨。

消息传到杜月笙耳中,他伤心至极,感怀的是自己的弟子除掉了自己的二十多年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但杜月笙在民族大义上并不愧疚,因为他知道,他的弟子除掉的是汉奸,是民族罪人。在整个抗战期间,杜月笙始终坚定地站在民族大义一边。

在他看来,在民族危亡之秋,只有民族大义是比身价性命更紧要的东西。他的行动和选择,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民族情怀和责任感。虽然张啸林的选择让人痛心,但杜月笙的坚定和决心,让我们看到了在乱世之中,仍有英雄秉持民族大义,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

这段历史,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兄弟情义,什么是民族大义。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英雄们用他们的行动和选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铭记:在国家危亡之际,只有坚守民族大义,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