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崔与之的作品有哪些后世如何纪念崔与
崔与之(公元1158年至公元1239年),原名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他出生自宁都白鹿营,也就是现今的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他的童年时光是在广东增城度过的,因此他在历史记载中被归为广州人,《宋史》和《中国人名大辞典》均记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的籍贯。崔与之是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
这位南宋名臣的生涯可谓丰富多彩。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崔与之考中进士,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曾被任命为浔州司法参军,后调任淮西提刑司检法官,并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在嘉定年间,他担任过扬州事和成都府的职务。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他被任命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并兼任广州知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更是拜右承相兼枢密使,位极人臣。而在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他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奉祠,并获得了清献的谥号。他的著作被集结成集,名为《崔清献公集》。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崔与之在文学上也有所建树。他的作品如《水调歌头·题剑阁》展现了他的诗词才华。这首词中,他描述了剑阁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崔与之的影响力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消散。后世以多种方式纪念他,其中包括建造祠堂和铜像。崔清献公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下丰村西侧,是佛冈县的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建于明代中叶,虽在清末毁于火,但在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得到了重建。崔与之的铜像则由广东著名雕塑家设计制作,铜像造型忠厚有张力,完美地展现了他“儒帅”的气质。
崔与之的一生,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人生缩影。他的才华、成就和人格魅力,让后人始终铭记他的贡献,并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敬意和怀念。无论是他的政治成就还是文学贡献,都值得我们后世去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