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净土_互联网是一片净土_奇闻趣事网

一片净土_互联网是一片净土

奇闻趣事 2023-05-05 10:23www.bnfh.cn奇闻趣事

一片净土

       佛有极乐净土,道有洞天福地,儒有浩然正气。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所守护的一方净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心中那一片纯净的无法污染的洁净空间。人因为有所守候而存在,也因为有所期待而生动。环境对人往往有着绝对性的影响,不论一个人所具有的本质如何,环境是本质绽放或者被灰尘蒙蔽的决定性因素。这一方净土,是对一个人的心中长存的精神追求的唯一诠释,是真正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唯一途径,是糅合两个人人生道路轨迹的最重要的力量。

       红尘滚滚的世间,被物欲、情欲渐渐污浊着,纯净的天地间在渐渐归于混沌,各种色彩充斥其间,于是乎红尘与地狱变的成为一线之隔的存在。人皆有所求,当所求的不具有普适的价值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人一生所守护的那一片极小的须弥天地。儒道佛的净土其实又何尝不是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形态表现,或金碧辉煌,或清幽静雅,或梵音轻吟,或宁静致远。人有时就如洪流中的水滴,有着通俗的追求的外在行为,心中却仍然有着很难被人触及的禁忌之地,那片禁忌又叫做心中的净土。

       心中净土,往往是心中最坚硬,又是最柔软的存在。未曾踏触的之时,如积雪下的山峰,寂静沉默,无言的排斥的他物的侵染;当两片净土有所相连的时候,却又相互交融,渐变着影响着双方的存在,同化着不同的地带,逐渐变的重合而相知。相知着都是因为有着一定相容性的追求,只不过当这两份追求所能相溶的多寡决定了双方情分的长短。

       人不时的扪心自问,不仅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使得自己能够及时改正,更有助于剖析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一生所求,不至于如陈百强所唱的“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的这种悲凉局面的出现。三省吾身不是空话大话,是使自身净化的最有利工具,对于形成一种纯净的浩然气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前段时间看了写仓央嘉措的一本书,这个六世达赖过的一生就是在追求他最期望的那方净土,所以他叛逆,流离,偏激,孤独,他一生都是在矛盾中独自前行,他徘徊在“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这种两难的矛盾中,他选择了用结束来实现心中追求的那个开始,于是“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我不到远处去耽搁,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一个结束也预告了一个新的开始。有时候结束很容易,开始却很难。

       “红尘往昔勿追忆,本为无根尘,浮世求静何所因,只愿本心固。”人活一世,本就烦不胜烦,少许的追忆往昔旧事尚属怀旧之情调,但一直纠结于旧事情节往往就会耽误一生所求,过度的追忆除了无尽的后悔,留下的也只能是后悔,一个人的一生本就是一本直接渲染墨汁的书页,墨洒书成。前行,走在陡峭山边,走在清净湖畔,走在无尽雪山,走在苍茫草原,或寻求山泉,或寻求竹林。内心那一片宁静的土地上书写着“心”。

       事事不会尽如人意,所以人世间的缺憾美最是震撼,不仅仅是因为缺憾是真实的存在,更是因为有了缺憾的人生才更加令人回味,更让人有所渴求,尽善尽美的人生是一潭死水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了缺憾又如何来的企盼?人生在世,追求的永远都是那份残缺,因为完美不需在去修饰。心中那份净土,说起来其实也就是粉饰心中的那份遗憾,当人生无憾,何来求净?

       红尘中这片净土,是痴守,是渴求,有时也是遥不可及的追求,人生,有着这份追求即可,走在这条路上,即使无法到达,也无须遗憾,因为你已经在路上。

       佛求婆娑道问净,儒之浩然气长存。世人缘法皆不同,其实皆在一线间。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