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_奇闻趣事网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

奇闻趣事 2025-04-29 10:24www.bnfh.cn奇闻趣事

前言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虽在上邽、卤城取得胜利,但因粮草不济,不得不撤退。在撤军途中,却遭遇了意外的转折,反杀了追击的张郃。

历经三年,蜀汉在诸葛亮的英明治理下,国家昌盛,兵力雄厚。时光荏苒,岁月催人老,诸葛亮的身体已日渐衰弱。他深知,一旦离世,蜀汉可能再无能力收复中原。他力排众议,坚持北伐。

这一次的北伐,是他准备最充分的一次。他动员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尽起倾国之兵10万北伐中原。他与东吴联手,共同出兵。他并未选择传统的祁山出兵路线,而是直接走斜谷道,兵临渭水,剑指长安。

当诸葛亮的大军逼近渭水河畔时,司马懿率军抵抗。他知道诸葛亮的部队并未逼近渭水,于是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面对这样的局势,诸葛亮的大军将士有些惧怕。为了安抚军心,司马懿分析道:“如果诸葛亮勇敢,应兵出武功;若西上五丈原,则无大碍。”

诸葛亮并未选择冒险出击,而是选择了移军五丈原。他的目的并非直取长安,而是以陇右为基本,对关中形成包围网。通过蚕食曹魏的领土,增强蜀汉的实力。他知道魏国的国力强大,贸然出击可能会倾覆。他选择了步步为营的策略。

郭淮预见到诸葛亮的意图是先争夺北原,他提出应先据北原以防万一。诸将多不以为然。郭淮说出他的理由:若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对国家安危构成大患。司马懿这才重视起来,让郭淮驻守北原。

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进攻西围,实则攻打阳遂。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战略意图已经达成——诱出坚守不战的司马懿部。他的智慧与谋略让人不禁叹为观止。每一场战役的背后,都是他深思熟虑的决策和对全局的把握。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较量。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