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何要贿赂张居正
戚继光,这位我们心中的民族大英雄,除了辉煌的战功,其实他还有着官场小人物的灵活与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张德信提到,戚继光的好友王世贞曾记载,戚继光为了得到上司张居正的青睐,不惜重金购买千金美女作为礼品。而在另一史料中,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甚至将家乡的珍稀海狗肾送去。这看似与那位英勇抗倭的将领形象不符,但却是戚继光作为官场小人物的现实写照。
戚继光的家境并不富裕,作为一名武将,他的年薪也不过百余两银子。他却在官场中左右逢源,这并非仅仅依靠他的文才武略。为了与身居要职的顶头上司及文官搞好关系,保住自己的兵权,他不得不委曲求全,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来运作。
戚继光在义乌招兵时,遇到戚姓的戚孟满,他赠予对方古铜、玉杯、金百两,并资助建戚氏族祠。当俞大猷遭遇困境时,戚继光更是筹集三千两银子来救他。这些都表明,戚继光十分讲究策略,为了大局,不惜牺牲部分人品。
官场上的策略与手腕,不仅仅是戚继光所需,也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必须面对的。礼品,作为最直接的方式,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就如唐朝的宰相张延赏的故事所述,“钱能通神”,在官场上,为了得到上司的欢心,各种小人物都会借各种名义送礼。
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臣张居正回家奔丧时,知府钱普为了让丞相旅途舒适,特意为他准备了一顶豪华轿子。而为了满足张居正对美食的喜好,每到一地,当地官员都会投其所好,献上珍馐美味。
戚继光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高尚的人,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也不得不学会适应与策略。这并不是对他人品的贬低,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接受与理解。在那个时代,那样的游戏规则下,戚继光的做法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他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国家的平安,为了消灭倭寇。而这,也正是我们尊重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