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木为何还要让位于完泽,不忽木让位又是怎么_民风民俗

忽木为何还要让位于完泽,不忽木让位又是怎么

民风民俗 2025-05-09 23:25www.bnfh.cn民俗风情

在元世祖忽必烈统治的中后期,朝廷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因管控不力,理财大臣阿合马与卢世荣等人相继陷入贪赃枉法的丑闻。至元28年春,右丞相桑哥的结党营私、贪赃受贿行为被揭露,最终被革职法办。在这一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到了见识不凡、沉稳敏瞻且廉洁公正的不忽木。

不忽木曾师从于王恂和许衡,拥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许衡曾对他寄予厚望,称他“必大用于世”。不忽木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在多个部门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担任过吏部、工部、刑部尚书。

当忽必烈有意让不忽木接任右丞相之位时,他表达了诚挚的期望。不忽木却推辞了,他认为朝廷中资历更深的勋爵很多,自己若破格晋升,恐怕难以服众。忽必烈追问谁可担此重任,不忽木推荐了太子詹事完泽。完泽在桑哥为相时曾表示担忧,且其清廉自持,在阿合马的贪腐案中独善其身。

不忽木的让相之举,在史书中多有好评,常被称赞为襟怀大度、饶有古风。这样的评价多基于个人私德的角度。在笔者看来,不忽木的让贤之举,实则顾大局、识大体,是对国家与社稷高度负责的表现,出发点是公德和大德。古代能臣良将面对个人升迁际遇,往往会选择见贤思让或当仁不让,而不忽木的选择更显难能可贵。他不仅考虑到自己的身份(非蒙古族裔),还担忧跻身高位可能引发的朝臣非议和内讧。更重要的是,他认识到守成时期需要勤谨务实的人来治国理政,而自己不居相位则能更加灵活地参政议政。

完泽在不忽木的推荐下,虽在《元史·列传第十七》中的传记篇幅简短,仅500余字,看似平淡无奇。不忽木的决定并非无的放矢。他基于大局考虑,将国家与社稷的利益置于个人荣辱之上,展现了一位杰出政治家的高度责任感和卓越智慧。不忽木的这种表现,不仅在元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