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则天立嗣之谜:最想让谁继承皇位?
介绍武则天立嗣之谜:候选人的命运博弈
在历史的漩涡中,武则天,这位女中豪杰,面临着独特的困境:她该选择谁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她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身后荣誉,更关乎大唐帝国的未来。
最初,武则天似乎倾向于她的侄子武承嗣。为此,她不惜诛杀异己,铲除了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的宰相岑长倩、格辅元。武承嗣的父亲武元爽与武元庆,曾是武则天幼年时的欺凌者,这使得武则天对他们心生防备。尽管武承嗣对姑姑表现出无比忠诚,但武则天仍对二人怀有戒备之心。
作为篡位者,武则天对自己的儿子一直心存芥蒂。她的两个儿子曾被杀死,一个被贬谪,留下的儿子虽然听话,但却是李唐帝国的合法皇帝,仍是武则天独裁的有力竞争者。武则天不时对其进行打击,将其变相拘禁,并杀害其两位妃子。但内心深处,她对儿子的感情仍然深厚,毕竟那是自己的血脉。
就在武则天犹豫不决之际,名臣狄仁杰的话打动了她。《资治通鉴》记载,狄仁杰从容对武则天说:“文皇帝历尽艰辛,亲冒锋镝,以定天下,应传之子孙。”他进一步指出,立子则为千秋万岁后的太庙配享,立侄则未有先例。这一番话,让武则天开始思考其中的深意。
狄仁杰还通过解梦的方式进一步劝说武则天召回被贬谪的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武则天的两个情人张易之、张昌宗也意识到形势的变化,见机行事劝说女皇立庐陵王。这一切都使武则天意识到,无论为自己考虑还是遵从天意人愿,都应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最终,武则天彻底取消了立武氏兄弟为太子的想法,将庐陵王接回神都洛阳。武承嗣见大势已去,不久便因病去世。同年九月,皇嗣主动提出让位于皇兄,庐陵王被立为皇太子,恢复了原名显。皇嗣李旦则改封为相王。这一切的背后,是武则天为自己和家族设定的最长远、最明智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