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杨时尊师重道: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深深珍视家庭的价值。“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国”与“家”是共生的存在,国家由千万家庭组成,家庭是国家的最小细胞。家庭和谐是国家繁荣的基石。家规,作为塑造品行、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智慧。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及其客户端特设专题“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引领我们走进那些蕴含着无尽温情与智慧的古老家规,从中汲取精华,摒弃糟粕。在这个动态更新的时代,我们既要延续传统的家国情怀,又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共同培育新时代的良好家风。
杨时,这位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与诗人(1053-1135),他的求知若渴与尊师重道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师从程颢、程颐,虚心好学,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传世佳话。杨时不仅精研理学,对闽学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闽学鼻祖”,而且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时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将乐县,经过整修,如今已成为展示杨时生平事迹和理学思想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保存了大量关于杨时的史料,还收藏了丰富的图片和图表,为海内外杨时后裔提供了寻根谒祖的重要场所。
深入了解杨时的家规家训,更是让人感受到其深厚的家风文化。宋政和五年,杨时亲自编修了《弘农杨氏族谱》,并制定了十条家训。这些家训内容详实,发人深省,为后世的杨氏家风定下了基调。从明代到现代,杨氏家训不断丰富,成为凝聚家族、规范行为的重要准则。
这些家规家训不仅是杨时后裔的行为准则,更是杨氏家风文化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杨氏后人。它们具体详尽地围绕着杨时祖训这个根本来制订,是杨时后裔凝聚家族、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这些家规家训仍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