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2018
一、中国海警的常态化巡航执法行动
今年,中国海警船编队频频亮相我国领海,展示了强烈的维权执法决心。
1. 巡航频次创历年新高
中国海警船编队全年共进行了19次12海里领海巡航,单次巡航时长普遍超过1小时,最长甚至持续约1小时45分钟。尤其在9月18至20日,由4艘舰船组成的强大编队,其中包括5500吨级的主力船2501舰,完成了长达72小时的巡航任务。
2. 执法力量体系全面升级
自2018年完成海警队伍改制,组建起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以来,我们整合了原渔政、海监等执法力量,形成了一个统一指挥、高效运作的体系。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海警船不仅装备了先进的科技设备,还包括了非致命性武器等专业执法装备。
二、日本的应对措施及反应
面对中国海警的常态化巡航执法,日本方面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
1. 外交与舆论施压并行
日本频繁通过外交渠道对中国海警的执法行动提出抗议,并在国际舆论场上尝试塑造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形象。例如在今年3月2日中国海警船进行巡航时,日本首相官邸甚至设立了对策室以加强警戒。
2. 海上对抗常态化
日本海上保安厅几乎全年无休地出动巡逻船对中国海警船进行伴航监视,并频繁使用无线电警告、甚至通过阻截航线等方式试图干扰中国海警的正常执法。在多次巡航中,日方均采取了近距离跟踪警告等激烈措施。
三、中方的立场与法理依据
中国在面对海域维权问题时,立场坚定,法理依据充分。
1. 主权主张一贯性
中国始终坚持及其附属岛屿是“固有领土”的立场,并强调自明清时期已对这些区域实施了有效管辖。日本在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进行的侵占行为,显然违反了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2. 反制美日联动
针对日本试图拉拢美国介入的企图,中国通过增强海空联合巡航、建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措施,实质提升了区域控制能力,有效反制了美日的联动。
四、重要事件时间线回顾
今年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构成了海域维权领域的核心时间线:
1月3日,中国海警船完成年度首次巡航,日方迅速启动首相官邸情报联络机制。
3月2日,4艘中国执法船进入领海,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进入高强度警戒状态。
9月18至20日,中日舰船在黄尾屿海域持续对峙,中国海警2501舰领衔的编队完成了艰难的巡航任务。
11月11日,随着年度第19次巡航的完成,中国实现对12海里水域的每月1至2次常态化管控。这一年,中国的海域维权执法行动通过法律、行政、军事等多维度举措,实现了机制化运作,而日本方面的实质性控制能力则持续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