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竟是靠虐童收买人心的?
“刘备摔子收人心”,这一歇后语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传甚广。其源头可追溯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长坂坡救主”的壮丽篇章。
故事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深秋,当时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后,挥军南下荆州。消息传来,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形势孤危,不得不带领不愿投降的官兵及百姓向江陵转移。
当阳长坂坡,两军遭遇。由于迎战被动,敌我实力悬殊,刘备军队遭受重创。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赵子龙英勇奋战,在曹营中七进七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幼主阿斗救出。
刘备接回阿斗,却并未流露出喜悦之情,反而将孩子掷于地上,责怪赵云。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赵云,也赢得了在场所有将士的心。他们看到了刘备对忠诚的极高重视,以及他收买人心的巧妙手段。
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备摔阿斗并非真心,而是为了收买人心。另一种声音认为,刘备此举并非完全出于策略考量。在刘备看来,妻子和孩子固然重要,但在复兴汉室的大业面前,这些个人情感显得微不足道。他更看重的是赵子龙这样的英勇大将,因为在千军万马之中寻找一位如赵云般的猛将比寻找一件失落的衣物更为困难。
大多数人则认为,刘备摔阿斗是一场精彩的内部御人术表演。这一举动不仅收买了赵云的誓死随主之心,也教育和感化了在场的所有文武随从,起到了收买人心和振奋士气的一箭双雕作用。这一事件也充分展示了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成长为一代风流人物的历程,他的内部公关御人术令人拍案叫绝。
后人用诗来描绘这一感人场景:“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为安抚忠诚之心,亲儿掷地显真情。”这一事件不仅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佳话,也是后人对于领导艺术、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