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辛苦打下的越南为何被他孙子放弃
在明朝燕王朱棣统治的时期,爆发了“靖难之役”。与此越南也经历了改朝换代,黎氏皇帝驱逐了陈氏皇帝。黎帝见明朝内乱频发,趁机骚扰其边境。永乐大帝朱棣即位后,越南的侵扰行为反而加剧。
朱棣皇帝是位英勇的统治者,他信奉“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信条。面对越南的无理挑衅,他决定动用武力解决。于是,在1405年,他派兵三十万南下攻打越南。尽管客场作战,明朝军队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最终攻克了越南都城。黎帝在战乱中逃走,陈氏家族被彻底消灭。在这种情况下,越南选择投降明朝,献上版图。
朱棣欣然接受这一局面,将越南正式纳入明朝版图。为了管理这一新征服的地区,明朝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多个府、州、县。从此,越南成为明朝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与广西、云南等地无异。
尽管越南民众仰慕中华文化,他们却不愿成为明朝的郡县。此后,越南各地不断爆发反抗明朝的义军,对明朝军队进行小规模袭击。明朝军队虽然强大,但也疲于应付。
在朱瞻基继位后,明朝面临北方蒙古的威胁和南方越南的困扰。经过权衡利弊,他决定放弃越南,撤回驻军以增强北方的防御力量。1427年,朱瞻基正式下令撤军,并撤回了在越南的行政机关。
朱瞻基的决定并非不珍惜祖父朱棣的功绩,而是基于现实的经济和军事考虑。驻军越南对明朝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每年花费巨大但收入甚微。越南民众对明朝政权并无好感,这使得明朝在越南的努力显得有些徒劳。面对经济和军事的双重压力,朱瞻基决定优先保障北方的安全。
撤回驻军后,越南对明朝的态度反而好转。尽管不再直接统治越南,明朝依然赢得了越南的好感,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朱瞻基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蒙古威胁,稳固北方边疆。这一决策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