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金缕玉衣 假金缕玉衣案_历史记录

假金缕玉衣 假金缕玉衣案

历史记录 2025-06-05 08:08www.bnfh.cn历史故事

这起被称为"金缕玉衣造假案"的惊天大案,堪称中国文物鉴定史与金融诈骗史上一道醒目的警示标志。此案件的主谋,北京富商谢根荣,以其精心策划的文物造假行动,成功骗取银行贷款数亿,让人不禁对其背后的故事深感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此案的关键信息。

一、案件核心事实梳理

谢根荣的造假行动可谓精心策划。他仅仅花费了2万至20万元购买了玉片和金丝,并雇佣工匠牛福忠制作了赝品"金缕玉衣"和"银缕玉衣"。为了增加这些假文物的可信度,他甚至设立了"根荣陈列馆"进行展示。

在骗取银行贷款的过程中,谢根荣使用了专家背书的手法。他支付了数十万元的高额鉴定费,获得了包括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王文祥等五位顶级专家的联合鉴定证书。这些证书使得假文物被高估至24亿元。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专家仅仅隔着玻璃柜观看便出具了证明,并未对文物进行实物检测。

谢根荣的骗贷手法十分狡猾。他首先通过伪造555份假房贷合同,以"假按揭"的方式从建设银行骗取6.7亿元。随后,他以价值虚高的假金缕玉衣为抵押,再次骗贷5.4至7亿元。这些行为最终导致银行实际损失约5.4亿元。

二、关键人物的动机介绍

谢根荣,仅有初中文化程度,早年通过中俄边贸积累了一定的资本。由于房地产项目的资金链断裂,他选择了铤而走险的骗贷行为。银行的高管们,如行长颜林壮,在发现骗贷行为后并未报案。他们担心追责而选择继续放贷,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而那些为谢根荣背书的鉴定专家们,则因为收取了高额费用而出具虚假评估。虽然他们的名誉受到了损害,但并未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案件揭示的行业问题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个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丑恶行径,还暴露了文物鉴定行业的乱象。顶级专家们为了利益而轻易背书,暴露了鉴定行业缺乏标准化流程和追责机制的问题。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漏洞也令人震惊。对抵押物的真实性核查流于形式,内部人员为了保全职位而隐瞒风险。

此案的影响深远。谢根荣在2009年被判无期徒刑,个人财产也被没收。涉案的专家们并未受到刑事追究。幸运的是,此案直接推动了文物鉴定行业的规范化和银行抵押贷款审查制度的改革。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能够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加强诚信建设,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环境。

上一篇:阿木 下一篇:mba招生院校 mba报考院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