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媒人的称呼 古代媒人是什么意思_历史记录

古代对媒人的称呼 古代媒人是什么意思

历史记录 2025-06-04 13:32www.bnfh.cn历史故事

在古代,婚姻大事常常离不开媒人的参与。媒人作为婚姻的中介者,承载着诸多重要的功能和称谓。让我们来一一细述。

一、古代媒人的常见称呼

说起媒人,最为基础的称谓便是“媒妁”。其中的“媒”代表着撮合两姓的职能,而“妁”则意味着对双方情况的仔细斟酌。《诗经》中的诗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便体现了媒人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富有特色的称呼。

1. 红娘:这一称呼源于唐代的《莺莺传》。在这段故事中,红娘作为侍女,成功促成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后来红娘便成为了媒人的代名词。

2. 伐柯人或伐柯人:源自《诗经》中的诗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这形象地描绘了媒人如同用斧制作柄一样,是促成婚姻不可或缺的角色。

3. 冰人:这一称呼典出《晋书》。令狐策的一场梦境,“冰上语冰下”,被解读为做媒的征兆,于是冰人成为了媒人的雅称。

4. 月老或月下老人:这一称呼来自唐代韦固的故事。月老牵红线,象征着天命姻缘的撮合者。

5. 保山:这个称呼强调了媒人的担保作用。在《红楼梦》中,邢夫人提到的“保山”意味着媒人的身份是稳妥可靠的。

6. 作伐:也是源自《诗经》中“伐柯”典故的雅称,代表着媒人的行动。

7. 媒婆或大妗姐:这是对职业女性媒人的俗称,属于“三姑六婆”之一,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二、古代媒人的定义与作用

媒人在古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婚姻的介绍人,更是礼制、信息和信用的桥梁。从周代开始,“男女无媒不交”已经成为了社会规范,确保了婚姻的合法性。媒人的核心功能包括:

1. 礼制需求:媒人是按照礼法规定,促成男女双方的交往。

2. 信息桥梁:他们沟通双方家庭,传达彼此的需求和意愿,协调聘礼、婚期等细节。

3. 信用担保:通过“保山”等身份,媒人为婚姻的合法性提供保证,确保双方都能够信任对方。

值得注意的是,媒人分为单媒(独立撮合)与双媒(男女方各有媒人),并且存在职业媒婆与临时媒人的区别。尽管在古代,包办婚姻有时会导致悲剧,但媒人在促成美好姻缘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感激。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的婚姻习俗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