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王牌军本该是唐朝末年的擎天柱,最后却坑
唐朝前期,武功鼎盛,疆土广袤,威震四方。到了中后期,曾经的辉煌不再,面对内忧外患,大唐显得力不从心。
曾经的英雄起义,如王仙芝与黄巢的起义,虽初时规模不大,却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数省,令曾经战无不胜的唐军几乎束手无策。这支军队,究竟是什么?
答案令人扼腕。唐朝最精锐的中央军——神策军,竟成了这支无力的军队。他们享受着当时最好的待遇,却丧失了战斗力。
神策军起源于唐玄宗时代,最初仅为一千多人,主要负责与吐蕃的边境战争。那时,这支军队由唐朝名将哥舒翰创立,战斗力强悍,忠心耿耿。安史之乱时,他们响应号召,赴中原抵抗叛军,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吐蕃攻入长安,神策军在保卫唐代宗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任命为首都禁卫军,并扩编至万人以上。
历史总不乏悲剧。神策军也未能幸免。长期的和平环境让他们失去了锐气,战斗力急剧下降。由于享受优厚待遇,许多朝中显贵和豪富之家的子弟争相加入神策军,谋求功名利禄。他们并不真正以保家卫国为己任。
更糟糕的是,神策军后期受到朝中宦官的控制。统帅与宦官勾结,甚至控制唐中央,权倾朝野。从设立为中央禁军到黄巢攻入长安的一百多年间,神策军规模不断壮大,但战斗力却每况愈下。
当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兵锋直指长安时,唐被迫派遣神策军前往潼关迎战。十万之众的神策军却无人敢战。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金色铠甲的士兵们哭哭啼啼,原来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上战场拼命。结果,号称天险的潼关瞬间失守,黄巢顺利进入长安,神策军以耻辱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支曾被寄予厚望的禁卫军,本应承担起压制强藩、稳定国家的重任。却因混入大量投机者、与宦官勾结谋取功名、腐化堕落而耽误了国家。神策军的溃败,不仅令唐朝颜面扫地,更成为了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