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仪以他的才华和能力为什么从进入官场到死亡
窦仪,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拥有真本事且心存坚持。令人遗憾的是,自从他踏入官场直至离世,虽在多个朝代为官,却未真正获得任何一位皇帝的重视。
在五代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窦仪先后在后晋、后汉、后周等朝担任官职。到了大宋,虽然宋太祖对他有所关注,但并未给予重任。他去世后,宋太祖慨叹道:“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意味着他尚未重用窦仪,老天爷却过早地将这位忠直大臣带走。
翰林学士王著因醉酒失误被贬后,赵匡胤与宰相赵普商议寻找替代者。赵匡胤明确表示:“非斯人不可处禁中。”这里的“斯人”指的就是窦仪。不久,刚被罢去大学士职位的窦仪再次被提拔。
窦仪为人刚直,恪尽职守。后周时期,赵匡胤攻克滁州,后周世宗柴荣命窦仪前往当地府库登记。当赵匡胤欲派亲信从府库中取出物品犒赏士兵时,窦仪坚决阻止。他表示,一旦物品登记,即为国家财产,不得擅自挪用。赵匡胤对窦仪的忠诚与尽责大加赞赏,甚至欲提拔他为宰相。因赵普的干预,最终参知政事的职位由薛居正担任。
乾德三年,大宋灭后蜀,后蜀的宫女被纳入大宋后宫。一日,宋太祖在一个宫女处发现一面旧铜镜,其背面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宋太祖感到困惑,因为此时仅为乾德三年,何以出现四年的铜镜?
宋太祖拿着铜镜询问宰相,但宰相无法解答。于是,窦仪等诸位学士被召见。窦仪观察后解释:“此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镜应是那时候铸造的。”宋太祖听后大为赞叹,对窦仪的博学多才表示钦佩,甚至说出“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的话语。这也成为了宋太祖重用读书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窦仪虽未得到充分的重用,但他的才华与见识却为后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官场上的艰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