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张九龄是如何被李林甫构陷扳倒?
唐玄宗时期,张九龄作为宰相,以正直著称。两件事情让玄宗对张九龄产生了不满,加上李林甫的挑拨,最终导致了张九龄失去宰相职位,并被贬出朝廷。这两件事,便是关于牛仙客和严挺之的事件。
牛仙客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唐玄宗对他颇为赏识,打算提拔他为尚书。这一提议遭到了张九龄的反对。张九龄认为,尚书是负责向皇帝提建议的大臣,而牛仙客出身河湟小吏,直接提拔为朝廷要职会影响朝廷声誉。玄宗询问是否仅给牛仙客加爵位可行,张九龄仍然反对,强调爵位是对立功者的鼓励,而牛仙客的工作尚未达到这一标准。李林甫却对玄宗表示,牛仙客有宰相之才,给他尚书称号有何不可。最终,玄宗被李林甫的言辞所动,赐给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
与此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良好,他试图举荐严挺之为宰相。严挺之的清高任性以及他对于李林甫的冷淡态度,使得李林甫心生怨恨。严挺之前妻改嫁王元琰后,王元琰因贪污罪被朝廷审理。严挺之尝试通过说情宽大处理此事,不料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将此事公之于众。
这一系列事件让玄宗对张九龄产生了疑虑。考虑到张九龄常常与裴耀卿、严挺之互相声援,玄宗认定他们结成了朋党。最终,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罢免了裴耀卿和张九龄的宰相职位。此后,张九龄所推荐的周子谅弹劾牛仙客不胜任宰相职务,但因理由荒唐而被流放。张九龄因用人不当而受牵连,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宣告结束。
张九龄的罢相与贬谪,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唐朝政治生态的缩影。在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个人品质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张九龄的正直与坚持原则最终未能抵挡得住权力的冲击,令人不禁为他的遭遇感到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