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则天发明的意见箱导致大臣不敢讲话
在公元683年,唐高宗逝世后,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接掌了朝廷大权。在这一时期,她的一项创新举措是设置了“匦”——我国最早的意见箱。
说起武则天的这一决策,初衷是为了广开言路,征求意见,然而实际效果却逐渐演变成了鼓励告密。据历史记载,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首次在朝堂设置匦。为了及时处理这些意见,她还特地设立了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并任命了专门的知匦史。
这一制度具体运作方式十分细致:《资治通鉴·唐纪》记载,铜制的匦被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对应不同的功能。延恩接受赋颂和求职的投递,招谏则是朝政得失的言论投放处,申冤接纳的是冤案申诉,通玄则是关于天象灾变和军事机密的建议。据说,由于设置了匦和匦使院,武则天对民间的善恶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当时还制定了一项奇特的规定:对于告密者,不得过问其身份,并提供驿马和五品食的待遇。这种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大量告密者,导致四方告状信如雪片般飞来。这也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人们不敢轻易交谈,朝士人人自危。更有甚者,武则天重用酷吏如来俊臣等人,滥杀无辜的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官员因在朝中与同事交谈而遭抓捕。在这样的高压下,许多正直之士因使用匦而受到迫害甚至丧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酷吏来俊臣等人被处死后才有所缓解。
在这段历史中,最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的是“意见箱”的设计者鱼保家。他精心设计和铸造了铜匦,原本以为能因此得到武则天的青睐并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正是他制作的这个“意见箱”里收到了一封指控他隐瞒反叛之事的告密信。武则天看后大怒,立即下令逮捕鱼保家并予以处斩。这个结局可谓是对鱼保家的讽刺和悲剧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