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二世而亡!李氏当为天子一语成谶
隋朝末年,政局动荡,谶纬之学盛行,一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如同野火燎原,引起了广泛关注。安伽陁方士的奏报更是让隋炀帝高度警觉。面对这一预言,隋炀帝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他既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杀,毕竟李姓是大姓,滥杀无辜非明智之举。
于是,他开始对李姓贵族进行排查。在排查过程中,李敏的名字因其特殊含义和背后的关系网成为了隋炀帝的重点关注对象。李敏的小名“洪儿”与隋文帝的噩梦相联系,使得隋炀帝对其产生了深深的猜忌。
在紧张的氛围中,李敏找到了他的堂叔李浑和堂兄李善衡商议对策。这一举动却被朝中重臣宇文述看在眼里。宇文述趁机向隋炀帝进言,声称李浑和李敏等人的秘密嘀咕与谶语相呼应,意图谋反。隋炀帝本已敏感多疑,立即下令捉拿李敏、李浑等人及其家族成员。
经过审讯,李浑、李敏等被定为谋反罪。隋炀帝下令处决李氏宗族三十二人,其余远亲则被流放岭南。这一事件成为隋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之一。
另一方面,李渊也感受到了危机。隋炀帝征召他入朝,他心中忐忑不安。得知隋炀帝怀疑他的动机后,李渊选择了装病以逃避征召。当他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得知隋炀帝对其病情的质疑时,李渊更是如坐针毡。
故事继续发展,李氏家族面临巨大的危机,而那句“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似乎正一一应验。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难以窥见全貌。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帝王对于权力交接的忧虑和猜忌,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如今,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不禁感慨万千。命运的车轮滚滚向前,谁曾想一个小小的谶语竟能引发如此大的风波。而李氏家族在这场风波中的命运更是引人深思,他们是否真的有谋反之心?还是仅仅被局势所牵绊?历史的真相已经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难以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