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何跳槽三次?吕布一生投靠过多少人呢
在虎牢关前,张飞首次遭遇吕布,因吕布曾投靠丁原和董卓,张飞痛斥其为“三姓家奴”。这一事件让我们回溯到汉末三国乱世,那时,为了生存和追求更大利益,人们转换门庭是常见之事。为何唯独吕布被扣上这顶帽子呢?
近日,我研读《三国志·吕布传》,对吕布的求职之路有了更深的体会。吕布出身寒微,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崛起,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他的事业道路坎坷,最终未能逃脱被曹操擒获并丧命的命运。更甚者,他被世人称为反复无常的小人,被张飞耻笑为“三姓家奴”,名声扫地。
探究其中原因,“三姓家奴”的称号源于吕布两次跳槽都导致前任领导死亡。董卓以高官厚禄引诱吕布归降,结果吕布杀害丁原。后来,吕布又杀死义父董卓。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让许多人对他不齿。当吕布被曹操擒获时,曾有机会重生,却因刘备的一句话被推入火坑。
吕布跳槽频繁,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他虽追求升官发财,但缺乏具体施政纲领和长远规划。他先后投靠多个势力,缺乏稳定性。与刘备相比,吕布没有匡扶天下的远大理想,也不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尽管曾自封徐州牧,但朝廷并不认可。他的轻率行为,如一会与袁术结亲,一会又反悔,让人见识到他的不靠谱。
更值得关注的是,吕布在人才积累方面的疏忽。他手下有张辽、高顺、陈宫等人才,却在吕布麾下未得到充分发挥。张辽后来在曹操手下成为名将,但在吕布手下却仅是小角色。高顺虽受吕布信任,但无法充分发挥才能。陈宫是位牛人,却因吕布不听其劝告而未能阻止吕布的失败。
尽管吕布拥有三国时代的双绝“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他四处逃亡,被人追杀,最终在白门楼殒命。他的失败不仅是因为战术上的失误,更是因为他在人才管理和决策上的疏忽。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命运。